-
19
April 2022
央視新聞:我國干細胞制備技術獲得重要突破
4月13日晚,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發表我國干細胞制備技術重要突破,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團隊,首次在國際上報道使用化學小分子改變人類體細胞,獲得新一代的干細胞制備技術,未來可用于治療糖尿病、重癥肝病、惡行腫瘤等重大疾病?! ≡诒本┐髮W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團隊通過在人體皮膚細胞的培養液中,滴上幾種化學小分子制劑,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培養,人體皮膚細胞的結構和形狀就會徹底發生改變,成為新型的人類多
查看詳情 -
04
December 2018
EGFR突變又出新靶藥
Nazartinib(納扎替尼, EGF816)是第三代EGFR-TKI,該藥的II期臨床試驗部分結果在2018年ESMO大會上公布。試驗共納入45例EGFR 21-L858R(+)或/和19del(+)的晚期初治NSCLC患者,接受口服納扎替尼(150mg,qd)。亞洲患者占了62%。試驗的ORR(客觀有效率)為64%(29例),其中1例達到PR(完全緩解),DCR(疾病控制率)為93%。6個月
查看詳情 -
04
December 2018
Nature綜述:精準腫瘤學領域液體活檢的現狀和未來
精準腫瘤學的關鍵目標是改善癌癥的診斷和治療。而對腫瘤樣本的一系列基因組和其它分子分析能夠幫助發現標志物來幫助選擇療法,預測預后,跟蹤腫瘤進化,以及發現不同轉移性疾病的分子特征?;谙乱淮蚪M測序(NGS)的分子分析方法已經在腫瘤分析方面得到應用,而綜合DNA、RNA、蛋白質和表觀遺傳特征的多參數綜合分析可能更準確地描述腫瘤特征并且幫助發現全新成藥靶點。目前,精準腫瘤學的焦點愈發轉向液體活檢,因為
查看詳情 -
04
December 2018
循環游離DNA分析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
盡管液體活檢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外周血cfDNA分析,但這一概念事實上還包括從血液或其他體液中分離和分析腫瘤釋放物質(如DNA、RNA,甚至完整細胞)。利用專門的技術,可以從正常血細胞的背景中檢測和分離循環腫瘤細胞,進一步行分子分析,甚可在免疫抑制的小鼠中植入、培養這些細胞。此外,腫瘤細胞釋放的外泌體也包含腫瘤特異性蛋白質和核酸,包括游離RNA(比DNA穩定性低)和cfDNA。血液不是唯一可用于液體
查看詳情